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 > >正文

强基层,保民生!石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显成效|环球聚焦

来源:福建卫生报 发布时间:2023-05-18 17:25:24

2018年,福建省石狮市先后被确定为福建省、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2018年12月,石狮市整合石狮市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及9家基层医疗机构(4家社区服务中心、5家镇卫生院)成立石狮市总医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围绕深化医疗改革重点,石狮市总医院坚持党建引领,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探索资源整合、信息联合、能力聚合“三网融合”运作路径,先行敢试,精准发力,有效激活县、乡、村医疗化学反应,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锚定“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2年,石狮市总医院医共体门急诊诊疗人次267万余人次,较2018年增长21%;三四级手术占比56%,较2018年增长20%,学科建设能力再上台阶。近年来,石狮市总医院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在2021年度出院患者满意度位居福建全省综合医院第1名、福建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第3名;2022年度出院患者满意度蝉联泉州综合性医院第一名,全省三级综合医院第三名。

聚焦“三个关键”,建立服务新体系

聚焦机构整合,凝聚发展合力。石狮市总医院立足“一家人、一盘棋、一本账”及“一个标准整体强”目标管理,建立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总医院党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下设1个党总支,20个党支部,领导并指导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党建工作,实行骨干人才入党“双培养”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行总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强力推进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聚焦内部运行,推动标准统一。石狮市先后出台《石狮市总医院“八统一”管理工作制度(试行)》等30份让优质资源“接地气”的改革配套文件,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六个一体化”改革,目前已实现行政管理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财务管理一体化、医疗质量管理一体化、药械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运维一体化,全面推进医共体管理、服务同质化。

聚焦资源优化,实现共建共享。建设县域医学检查大中心,完成检验、病理、远程会诊、影像、心电和消毒供应中心县域医疗“六大中心”建设,基本建立“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的“共享医疗”模式。2022年,“六大中心”为基层服务临床检验中心检测标本141182份,医学影像中心出具诊断报告24504份,心电诊断中心出具诊断报告3907份,病理检查中心检测标本779份,消毒供应中心提供消毒包9091份。启动“心电服务村村通”项目,建立心电图“村级检查,县级诊断”模式,借助石狮市总医院心电诊断中心平台,实现对病人实时诊断和对村医的诊疗指导,有效提升村卫生所(室)急诊急救能力,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市级医院的心电诊疗服务。9家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单元”与总医院“胸痛中心”畅通转诊通道,直至完成介入手术全流程无缝衔接。2022年,总医院接诊237例高危胸痛病人,其中220例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治疗。

深化“三项改革”,完善运行新机制

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照“总额包干、按月预付、结余留用、超支自负、绩效考核”,开展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保基金总额包干支付方式改革,倒逼总医院发挥区域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通过出台一系列措施,总医院在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均实现医保基金结余。2023年3月,总医院出台医共体医保结余基金分配办法,规范结余留用资金使用范围,做好超支共担合理分担方案。推进公立医院DRG收付费方式改革,健全病种诊断分组。2022年10月15日DRG上线运行,2023年3月DRG上传率、入组率分别达99.97%、98.49%,在福建泉州地区名列前茅。

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和总量,建立医共体绩效工资总量增长机制。实行院长聘任制、年薪制和考核制,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实行基层医疗机构工资总量绩效综合考评,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推进绩效管理考核,实行“以知识价值为导向、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约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总医院对医共体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招聘、调用、培训、职称聘任、职务晋升等。医务人员收入稳步增长,2022年基层分院职工年收入比2018年增加28%。

深化药品集中采购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提升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占比,自2019年起,总医院基本药物使用占比均达到3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达到45%。全面推进“国家和福建省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统筹推进医共体成员单位统一用药采购目录,实现医共体内药品调拨供应,大力节约医院运行成本。医院药占比由2019年29.29%,到2022年27.56%下降1.73%。随着集采药品的使用覆盖,减轻群众用药负担,如内分泌风湿科门诊2019年平均处方金额254.55元,2022年下降为178.37元,下降幅度30%,心血管内科平均门诊处方金额降幅25%。

实施“三项举措”,促进能力新提升

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对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着力推进与上级优质资源协作,实现“借梯登高”,石狮市总医院与福建省立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福建省儿童医院)组建医联体,建立专科联盟,打造名医工作室,以省级三甲医院点对点指导,通过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成县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呼吸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新生儿)救治中心六大区域治疗中心,解决群众就医痛点。加大重点学科人才培养和上级优质医疗资源引进力度,打造“闽南区域医疗工作站”2.0版本,采取名师带徒“一对一”结对,实现从“引名医”到“造名医”质的飞跃。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发挥总医院资源辐射优势,陆续出台《石狮市总医院建立分院总技术指导团队的工作方案》等推进技术、慢性病种下沉相关制度,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诊治体系,在各分院开展“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促进基层医生熟练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基层分院开展糖尿病前期门诊,推进石狮市域血糖规范化管理。建立“双向交流”工作机制,总医院下派业务骨干到基层分院坐诊、查房、指导等,基层分院业务骨干到总医院进修学习,提升基层医疗队伍素质。2022年总医院派出优质资源专家下基层达865.5天,服务人数为13535人次。

促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基层慢病诊疗质量实现同质化管理,实施统一药品目录,慢病患者下转基层用药有保障。随着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石狮市在医共体内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建立上下转诊工作流程和绿色通道。2022年年底,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同比医共体前增长19.7%。2022年,总医院下转基层人数为1989人次,基层上转总医院人数1326人次。

推进“三项服务”,创新协同新模式

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发展,不仅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更是整合医疗资源、完善“预防为主、协同联合、医防融合”关键制度保障。

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实家庭医生队伍,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形成“市—镇—村”三级家庭医生团队,推行“专科医生+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全家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石狮市组建58支家签队伍,2022年全市签约人数27.2万,签约率39.42%。2023年,创新家庭医生进校入企签约模式,主动上门,提供精细化服务,实行片区网格化管理,已与99家企事业单位完成签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及首诊率,提高百姓就医获得感。基层医疗机构创新推出“家签云服务站”,居民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定制家签服务,随时线上问诊,享受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

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加大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投入,完成福建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联互通互认平台对接,实现全市医共体各成员单位病历资料实时查阅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完成石狮市中医院“智慧云药房”建设,在线选择各种中药协定处方,支持配送到家。上线电子票据系统,通过多样化取票渠道、全口径收入凭证电子化、院外移动诊疗服务等,切实减少患者就医排队缴费时间,降低医院综合运营成本,提高医院运行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实行医共体单位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票据应用,实现“多码融合”。上线“医保移动支付”服务,通过“石狮市医院”公众号的移动医保支付结算功能,即可进行实时医保结算。

强化中医药特色服务。9家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中医馆建设,石狮市妇幼保健院创建妇孺国医堂,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到临床,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石狮市中医院引进省市高端医疗资源,与泉州市中医院组成医联体,组建1个传承工作室、2个流派工作室,上级医院定期选派13名专家团队到中医院坐诊、授课、业务查房,在上级专家团队“传帮带”下,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两年来累计为1.6万余人次提供专家门诊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高质量中医诊疗服务。

下一步,石狮市总医院将继续发挥医共体龙头作用,深入贯彻福建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积极主动融入“三医联动”改革,强化“六个一体化”,提升医共体同质化管理效能,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全力推动石狮市公立机构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从医改中获得更多实惠。

来源:福建卫生报

上一篇:

世界快看:收集“微心愿”,点亮“微梦想”

下一篇:

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