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蹲点调研采访」秀美化屋谱华章
缤纷夏日,乌江源百里画廊黔西市化屋村,峡谷壮美,碧水如黛,悬崖脚下房屋错落,鸭池河上游船往来,化屋码头游人如织。
(相关资料图)
化屋景区
化屋村安置点赵玉学农家乐里挤满了游客。“老板,这个黄粑怎么卖呀?”赵玉学忙着招呼客人,已经满头大汗。“六月是旅游旺季,游客多,生意很好。”赵玉学说,虽然每天都很忙很累,但很开心。
2017年,家住化屋村麻窝寨的赵玉学一家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搬进鸭池河畔的安置点,开启了崭新的生活。赵玉学和妻子外出务工,一家人靠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越过越好,成功撕掉了贫困标签。
化屋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21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时来到化屋村,勉励乡亲们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鼓舞着化屋苗家儿女。这一年,赵玉学留在了家乡,依托化屋村井喷式发展的旅游产业,开起了农家乐,制作售卖特色美食黄粑。
随着化屋村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赵玉学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今年六月份以来,购买黄粑的游客多了,吃小吃的客人也多,每月收入超万元。”赵玉学说着,满脸幸福。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两年多来,化屋村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旅游业、苗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化屋村苗绣车间,工人在制作苗绣。
“哒哒哒……”化屋村苗绣车间,工人飞针走线制作苗绣,苗绣产品展示厅里,精美的苗绣文创产品吸引游客驻足观看,挑选购买。
这两年,随着游客不断涌入化屋村,化屋苗绣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春天。公司负责人杨文丽成立了专业团队,设计制作传统苗绣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苗绣文创产品,推动苗绣产业现代化发展。
“两年来我们设计了百余种苗绣文创产品,创新给苗绣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村里的苗绣不断走了出去,绣娘的荷包也鼓了起来。”杨文丽介绍,2022年公司产值已达到180多万元,带动了全村20多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发展产业激发内生动力,稳住就业守住基本盘。如今,产业与就业已成为化屋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引擎。
鸭池河上,游船飞驰。
“为了做好产业与就业两篇文章,我们正以旅游为带动,不断发展好村里的苗绣、黄粑、黄姜、黄牛等产业,促进更多群众实现就业,吸引外出群众返乡创业,不断增加村民收入,真正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化屋村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村民干劲十足,乡村振兴的“愿景图”正不断成为“实景图”。
黔西市化屋村产业分红仪式上,入股村民领取分红现金。
2021年以来,化屋村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化屋黄粑、黄姜、黄牛产业连续两年实现盈利,入股合作社的村民连续两年获得60万元产业分红;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未来,我们将持续以旅游为带动,做好产业与就业文章,不断书写化屋村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许蕾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翟培声
编辑 李娟
二审 刘思博
三审 庞博